当前位置: 首 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成长 > 正文

社会心理学

发布人: 王世伟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09日 00:00    浏览次数:

中文名:社会心理学

外文名:social psychology

类别:心理学分支

研究对象:社会心理现象

价值:提高人认识

自身的能力

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个体社会心理现象

指受他人和群体

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简单说它是一种群居的社会中

个人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的关系

 

 

(一)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

1.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借助于社会学的某些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

1)无论是心理学研究的各种心理现象,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研究中都必须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

3)社会心理学本身并不具备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因此,必须求助于心理学。

2.区别

1)心理学所探讨的是一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社会心理学则是在具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探讨人们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变化和规律。

2)心理学的研究一般都着眼于个体的角度,而社会心理学不但着眼于个体,而且还着眼于群体。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观点的改变

    自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实验方法的局限性,重视现场研究,重视应用研究,重视以现场应用研究去检验实验室研究所得的理论,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初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从现场研究到实验室研究,或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研究,往复循环、相互论证。同时,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也为处理从现场获得的大量材料提供了方便,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进步。

二、社会心理学侧重点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群体和群众的心理现象;二十世纪初,态度的研究成为中心;实验社会心理学出现以后,社会促进的研究成为中心;以后,群体过程、说服、顺从、认知失调、归因等分别成为某一时期的研究中心。

 

第三节 研究领域

 

 

一、个体过程

(一)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

象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以及温特(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二)态度以及态度改变

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Hovland)和西尔斯(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归因问题

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四)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

 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一直就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五)人格与社会发展

 人格与社会发展: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传统领域,它向人们展示了在个体的人格与社会发展中,许许多多的因素,比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环境以及先天因素是怎样起作用的。

 

(六)应激和情绪问题

 应激和情绪问题:主要针对人们如何处理生活情境中的种种紧张源,以及采用何种方式去消除其影响。

 

二、人际过程

(一)侵犯和助人行为

侵犯行为什么会产生?生活中挫折的来源,如何促进助人行为等都是这个领域的研究课题。心理学家研究这些问题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侵犯、培养人们的利他观念,为创造幸福的生活提供理论指导。

 

(二)人际吸引与爱情

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爱情则是一种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发展人际关系提供指导。有意思的是,从8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及影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从众和服从

谢利夫、阿希以及米尔格拉姆的研究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树立了一系列榜样,同时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把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社会交换,看起来是对人的一种讽刺,但是霍曼斯(Homans)和蒂鲍(Thibaut)等人确实证明人的交换性。与此相反,人们对社会影响的看法倒是很一致,拉塔纳(Latanē)提出的社会影响理论就说明了这种影响的大小。

 

(五)非语言的交流

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常常用非语言的线索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情感,表情、体态以及语气等都是这个领域的课题。

 

(六)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

80年代就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性别差异的基础是什么?男性和女性到底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有什么样的影响?所有这些问题都促使心理学家去关注。

 

三、团体过程

(一)跨文化的比较研究

这是产生于60年代的课题,到90年代末期的时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此做出了贡献。60年代费正清等人提出的近代化理论80年代Triandis等人对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以及90年代尼司彼特(Nisbett)和彭凯平(Peng Kaiping)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研究就是这一领域最有代表性的研究。

 

(二)拥挤与环境心理学

拥挤与环境心理学:随着人们对地球环境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关注,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考虑环境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影响。人口过快增长所引发的人口爆炸,人们对资源的过分消耗所引发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多都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关注。人类必需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保护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三)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

团体过程与组织行为:团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所处的团体和组织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团体运作过程中的规律进行研究一直被社会心理学所重视,组织结构、团体与组织决策以及团体领导等问题都包括在这一领域内。

 

(四)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

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从40年代心理学家就研究这些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论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种族偏见不仅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与仇杀,而且也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威胁,这个领域的研究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五)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这是自80年代以来比较受到重视的课题。社会支持、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因素等都包括在此课题内。这一问题将在21世纪受到更大的重视。

 

第四节 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一)价值中立原则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要客观地描述关于问题的全面资料和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而无论这些资料和结论是否与研究主体、他人或者社会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相对立。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者总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并从一定的假设出发的,且其个人好恶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均可能对研究产生影响。因此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秉承价值中立的立场,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

    价值中立原则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很重要,因为带着先定的立场和有色眼镜,不仅不利于咨询师准确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所在,也不利于咨询者把握自身的心理状态。当然,完全的中立是很难做到的,咨询师的过去经验多少会影响咨询过程。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二)系统性原则

    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其产生与变化均有原因。系统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系统论中的许多原则,如动态原则、整体原则、有序原则以及反馈原则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理论视角与分析手段。

 

(三)伦理原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欺瞒、恫吓等不良身心刺激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鉴于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容易出现一些伦理学问题,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

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

2.研究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者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被试者同意。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严格程序核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者说明,求得理解。

3.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者的措施。

4.被试者有退出研究的自由。

5.对被试者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被试者同意。

6.不得和被试者建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关系。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观察法

1.自然观察

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1)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直接访谈不仅能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非言语信息,因而有助于对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但这种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较高,花钱较多;间接访谈的优点是,搜集资料用时相对较少,花费较小。

 

2)访谈过程

设计访谈提纲。

②.恰当进行提问。

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

适当地作出回应。

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包括三个层次:

在态度层面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而不应该是表面的或消极的听

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共情的听,避免无感情的听

在认知层面上,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

 

3)注意事项

访谈邀请时,为了接近被访谈者,使访谈顺利进行,应该注意:

穿着干净整洁,称呼恰如其分;

自我介绍简洁明了,不卑不亢;

发出邀请时应热情,语气应该肯定和正面;

以适当方式消除被访者的紧张、戒备心理,有时应主动出示身份证等文件。

访谈法应对拒绝访谈时

应有耐心;

不要轻易放弃;

搞清拒绝的原因,做相应的对策。

访谈法在实施访谈时

使受访人有轻松愉快的心情

(访员当然也应如此);

创设恰当的谈话情境;

不使受访人感到有社会压力;

应具备正确的预备知识;

应具备细致的洞察力、耐心和责任感;

不对受访人进行暗示和诱导;

对相同的事情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

能如实准确地记录访谈资料,不曲解受访人的回答。

访谈法访员偏差:

由于访员技术水平低而使访谈的内容和结果不实,这称为访员偏差。产生访员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

访员对受访人有偏见;

访员想要受访人作出某种回答而产生的期望效应;

访员进行暗示或诱导性提问。

注:由访员偏差所得到的资料,已失去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4)访谈技巧

谈话遵循

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

也就是说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

a.谈话进行的方式;

b.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

c.必要时的备用方案;

d.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注: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访谈时总想跳过制定谈话计划这一步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事先准备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预期效果。一个不愿思考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难有成功的希望的。

 

访谈法收集材料

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是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等。

 

访谈法谈所提问题

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记录也可以用类似下列表格整理谈话材料。

 

访谈法做好调查

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

为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反应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

 

访谈法召开调查会

至于如何开好调查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1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参加者在学历、经验、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况尽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与会者的个人问题,避免触及个人隐私而适成被动局面。

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发给每人发言讨论提纲,让他们事先做好准备,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临开会前应追发一个通知。

第三,要创造一个畅所俗言的气氛。座谈会要按计划进行,目的明确,中心议题要集中。视具体情况 ,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

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讨论中若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执下去;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不参加争论,以免堵塞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2.问卷法

问卷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编制的,对于被调查的回答,研究者可以不提供任何答案,也可以提供备选的答案,还可以对答案的选择规定某种要求。研究者根据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就可以作出某种心理学的结论。问卷法已广泛应用于青年研究、教育心理学研究和社会调查等领域。

 

1)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2)类型

自由叙述式:不给被调查者提供任何答案让其按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自由地回答。

多重选择式:让被调查者从提供的互不矛盾的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或几个答案来。

是否式:让被调查者以二择一的方法回答提供的答案。

评定量表法:让被调查者按规定的一个标准尺度对提供的答案进行评价。

确定顺序式:让被调查者对提供的几种答案按一定的标准(好恶或赞同与否等)作出顺序排列。

对偶比较式:把调查项目组成两个一组让被调查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

6种问卷类型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根据研究的目的、任务和被调查者的特点选择使用。研究者通常将几种型式并用。

 

3)问卷的优缺点

    问卷法的两个主要优点是:标准化程度高、收效快。问卷法能在短时间内调查很多研究对象,取得大量的资料,能对资料进行数量化处理,经济省时。

    问卷法主要缺点是,被调查者由于各种原因(如自我防卫、理解和记忆错误等)可能对问题做出虚假或错误的回答;在许多场合对于这种回答要想加以确证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作好问卷设计并对取得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必须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4)问卷设计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要明确并紧密围绕研究目的。

全面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要全面考虑问卷内容的构成,在提问语句及答案设计中要尽量穷尽相关内容。

非歧义性原则:设计问卷要使被调查者能正确理解,避免出现歧义。

非暗示性原则:设计问卷时,调查者力求避免对被调查者的暗示与诱导。

 

(三)社会心理学档案研究法

    档案法是就研究对象的历史档案进行内容分析的方法,例如心理咨询中考察求助者的个人成长报告。档案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三种面向的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框架即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和情境社会心理学或心理社会学正在解体,并被合理重构。在多依斯《社会心理学的解释水平》这本名著的基础上,社会心理学统一的学科概念框架被引申出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关注个体内过程、人际过程、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这四种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从最为微观的个体内过程到最为宏观的群际过程,这四种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是作为整体的社会实在和社会过程的不同面向和不同层次的相应表征。

 

(四)社会心理学学科理论建构

    作为基本理论问题,社会心理学在已有的中层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动物行为学、进化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心理学的智慧传统和研究实践,力图在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过程中,建构相对统一的社会行为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所构造的亲本投资论、社会认同论、社会表征论和社会建构论,力图为人类个体和群体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的社会行为,同时也为人类物种的个体及群体的物种特异的行为特征及其限度,提供科学的解释、说明和预测

 

(五)社会心理学方法体系

社会心理学已经迈入方法多元和方法宽容的时代。实验的独断主宰地位已经消解;方法体系中已有的所有资源,正日益受到均衡的重视。不同理智传统和方法偏好的社会心理学者之间的刻板观念、偏见甚至是歧视,正逐渐被密切合作和友善对话所取代。同时,新的研究技术被构造出来,并逐渐产生重要影响。

 

(六)社会心理学应用实践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研究,正逐渐走出书斋,从两个方面向应用领域拓展。第一,在社会心理学学科内部,应用社会心理学作为现实问题定向的研究分支,正逐渐地把基础研究的成果用来处理和应对更为宏大的社会问题。第二,社会心理学有关人性、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正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认知社会心理学家卡尼曼因为有关社会行动者在不确定境况中的判断启发式及其偏差的研究,而荣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社会心理学家在过去30年中第3次获此殊荣,它从一个侧面表征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取得的卓越成就对于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的所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意义。

 

图文来源:学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