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学工简报 > 正文

多措同施,确保资助精度 人本帮扶,提升育人温度

发布人: 周颖    发布日期: 2018年05月09日 17:14    浏览次数:

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南京农业大学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积极打造高素质的专兼职资助工作队伍,在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形成了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以及班级评议小组共同组成的三级资助机构。通过优化贫困生认定体系、实施“差异化”资助方案、建立多元化资助渠道等举措,实现贫困生认定及资助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同时,学校重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着力加强大学生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等,重视受资助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此,学校将资助工作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以经济解困、思想教育、学业提升和能力拓展“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全面发展与成长成才。

一、综合评价与家访复核齐抓,夯实认定基础

1.推进数字认定评价体系。精准认定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为更加科学地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学校积极开展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的研究,结合上级提供的指导性意见,推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数字化评价服务”,在学生入校前以问卷的形式获取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相关数据。学校在迎新系统中设置家庭情况调查环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庭经济情况信息,系统根据每一个选项的预设分值对每一名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自动评分,学生得分情况将作为班级和学院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资助工作人员依据学生得分,结合民政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以及学生校园卡消费数据,初步判断学生困难程度。

2.民主评议推荐资助名单。班级根据本班同学生活学习用品及日常消费情况,民主推荐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学院资助工作小组成员基于推荐名单和学生数字化认定情况对学生开展综合评议与评价,逐一考察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消费情况,最终确定学生困难等级。评定过程中,注重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的规范化与公开化,建立贫困生信息库,并对“贫困生库”实行出入的动态化管理,确保因受突发事件影响致贫的学生及时获得资助。

3.家访复核验证认定结果。学校对贫困生家庭开展实地家访调研,对认定结果进行复核审议。家访对象以特殊困难的农村贫困生家庭为主。通过实地家访,宣传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重点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及勤工助学等资助项目。考察贫困学生家庭成员组成、住房条件、收入来源等实际经济情况,通过实地了解贫困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给予不同困难程度学生相应资助提供了参考依据2015年以来,学校已走访贫困生家庭132户。

二、多元体系与差异资助同施,强化精准力度

1.“绿色通道”保障困难新生顺利入学。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设立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按照“先入学,后审核”的顺序,保证学生顺利入学。对于部分家庭比较困难的新生,还采取发放爱心礼包、生活用品及临时困难补助等补助措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入学后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后顾之忧。学校对绿色通道学生予以持续关注,确保特殊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以2016为例,519名本科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达到报到学生的13%,缓缴相关费用300万元。

2.构筑“奖、助、贷、勤、免、补”等多元化资助体系。学校优化资助体系,形成了以中央项目和学校项目为主,社会资源作为重要补充的奖助学金分配格局。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力解决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助学贷款缴纳学费顺利入学;入学后,学生还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等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各学院成立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各项资助工作,使贫困生认定工作、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及各项奖助评定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近三年来,学校认定贫困生总数6000余人,各类资助项目100%覆盖所有贫困生。

3.推进实施“差异化”资助方案。学校提出对不同困难程度学生实行差异化资助方案,对于不同困难等级的学生,在确保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因灾致贫家庭等贫困生享受保障性资助的同时,实施“差异化”资助方案,根据贫困程度发放资助资金。通过宣传助学贷款政策并协助学生办理贷款,减免学费等形式,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确保顺利入学;重点资助部分特殊困难学生,通过建议发放国家一等助学金及“一助四年”的社会助学金为主,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为辅,多途径解决其生活费问题;其他家庭经济一般困难的学生,则建议给予能缓解其生活费压力的资助额度,如较低额度的国家助学金、学校及社会助学金等,设立部分针对贫困生的奖学金,同时做好奖学金政策的宣传工作和励志教育,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更多奖助项目。2016年,仅从国家和学校各类助学金的发放情况来看,我校特殊困难学生人均受助金额约3700元,困难学生人均受助约2400元。

三、理想信念与身心健康共铸,深化人文关怀

1.引导励志成才,做好心理解困工作。重视励志成才教育,树立励志成才典型,汇编并传阅《曦阳》《涅的晨光》等我校国奖、励志获奖学生优秀事迹材料,引导和教育学生自立自强、励志成才,营造拼搏奋进的校园氛围。同时,定期为贫困生举行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或专题讲座,努力使贫困学生走出心理困境,摆脱因家庭贫困而产生的阴影,以阳光、乐观的心态完成学业。

2.加强诚信教育,做好贷款服务工作。重视诚信引导教育,弘扬“诚朴勤仁”校训精神,开展“青春与诚信同行”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使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申请及毕业还贷过程中,以诚信为行为准则,成就诚信人生。学校每年贷款按期还款率位居全国前列。

3.开展感恩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重视感恩回馈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受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资助社团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举办“感恩、责任、奉献”主题教育活动,设立“感恩实践活动记录簿”,记录学生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做出的点点滴滴的感恩行动,引导受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感恩意识,以实际行动回报家庭、社会和国家,增强和展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并举,助推全面成才

1. 推动学业定点帮扶,营造勤学进取氛围。学校积极拓展奖助资源,不断完善评奖评优相关制度建设,修订“十佳学生”等评优项目,以鼓励贫困学生励志勤学。针对贫困学生,除国家助学金、学校助学金、伯藜助学金等助学金以外,还设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姜波奖助学金等多项困难学生专属奖学金,激励学生投身学业。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的评价,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形成。发挥朋辈沟通优势,在大学生中实施“朋辈辅学计划”,由学业优秀的学生在朋辈学业辅导模式下帮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双向提高,促进学风建设。学院对积极参加SRT等科研实验训练的贫困学生启用“专属导师制”指导模式,选拔优秀的贫困学生重点推荐国内外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注重勤工助学服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开发“勤工助学系统”,实现了校院两级勤工助学工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勤工助学岗位招聘工作模拟企业招聘流程,在全校范围公开招募,竞争上岗,实现人与岗位的最优匹配。注重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过程化管理,用工单位不仅要用人,还要用好人,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表现作出评定。学校每年评选“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并予以表彰,鼓励学生通过校内实践主动思考、总结和提升。学校利用勤工助学等工作载体,统筹就业创业指导老师、各大国家级和省部级实验平台等资源,加强对学生办公技能、职业能力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重视贫困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按照“重点关注、优先推荐、订制服务”的原则,强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3.重视社团指导建设,拓展资助育人途径。学校现有唐仲英爱心社、伯藜学社和香港思源社等5个校级资助类社团,社团成员共达600余名。目前,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源也逐渐成为学校资助工作的重要补充。学校充分利用爱心基金会与校内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学生资助社团精品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才的意识与能力。学校以社团学生为主体,全校学生参与的项目制形式,开展以“励志”、“感恩”、“诚信”、“实践”及“创新创业”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经济赋能的基础上,实现心理赋能、就业赋能和创业赋能,助力受资助学生的成人、成才和成业。

近年来,学校资助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绩,先后获“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优秀”、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名单、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优秀单位”、连续6年“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申报作品或案例获评“全国‘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优秀视频奖”1项、“全国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特色案例”2项、“江苏省学生资助成效微电影作品”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文本等多项荣誉。同时,学校加强对资助育人工作的研究和思考,先后获得资助课题的省级立项2个,校级立项3,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