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成长 > 正文

变态心理学

发布人: 王世伟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23日 00:00    浏览次数:

 变态心理学

1、概念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2、发展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3、感知障碍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这些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构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受心理状态的制约,而心理状态又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心理过程变态是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异常,如感知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和运动行为障碍等。异常的心理过程形成一定的变态心理状态,如诲谗妄状态、朦胧状态和意识混浊等。  
 
        讨论心理过程变态,明确常见的变态心理表现和症状,对于早期防治变态心理或精神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变态心理症状是不健全的人脑对于客观现实的歪屈反映。所谓不健全并不是指大脑一定存在可检测的器质性损害,有时是指功能性变化。大脑的反映是个能动过程,它可能反映出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东西,如设计出地狱和天堂,创造出宗教和神灵。不健全的大脑产生的歪屈反映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症状丰富多彩且相互关联,对这些症状进行严格区分和描述有时很困难。  
感觉障碍有感觉过敏、减退、消失、倒错和体感异常等。 感觉过敏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高,如神经衰弱患者可感到阳光特别耀眼,风声特别震耳等。 感觉减退与感觉过敏正好相反,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如抑郁患者对强烈的疼痛刺激只有轻微的感觉。对外界刺激无感觉称为感觉消失,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的异常感觉称为感觉倒错,这两种情况多见于痛症患者。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称内感性不适或体感异常,患者感到躯体内有牵拉挤压游走和虫爬感,但不能明确指出不适部位,可继发疑病观念,见于抑郁状态精神分裂症和脑外伤后的精神障碍。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屈的知觉,即客观事物存在,但感知错误。正常人在光线暗淡和暗示等条件以及紧张恐惧或期待等心理状态下产生错觉,杯弓蛇影就是错觉。正常人的错觉经验证后可以消除,但变态心理患者的错觉不易纠正,常见错视和错听,如看到猫以为是老虎而不敢动弹,看到象棋以为是糖果欲把它吃掉。  
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是在没有现实刺激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的内容源于以往感知的痕迹,根据性质,幻觉分为真假两种:真性幻觉产生于患者生活的客观空间,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幻觉形象鲜明,与真实的事物完全相同;假性幻觉产生于患者主观脑内或体内,不通过感官而获得,感知的形象不鲜明生动。幻觉按感觉器官分,有幻听、幻视、幻嗅、幻昧、幻触等。幻觉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之一,常见的是幻听,有以下几种:否定性幻听是听到别人在议论斥责和责骂自己,为此苦恼愤怒和伤人;肯定性幻听是听到别人赞扬和同情自己,从而独自微笑;中性幻听基本上不影响行为;命令性幻听会使患者根据命令拒食、毁物、他伤、自伤,幻视者可看到光、颜色、各种形象和人物场景。幻嗅常常是闻到不愉快的气味,因此表现出掩鼻动作。幻味是尝到食品中的某种奇怪味道,因而拒食。幻触是感到刀刺通、电麻木和虫爬感。 还有内脏性幻觉,它固定于某一脏器,感到扭转断裂或穿孔。  
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能够正确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个别属性感知歪曲,常见的有: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出现改变,如脸变长、鼻子变大、眼变小分别称视物变大症和视物变小症;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如车来了,仍觉得很远,从而错过上车的机会;感知综合障碍患者还会出现非真实感,觉得周围事物变得模糊不清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躯体结构会感知异常,如感到身体变轻,一阵风会吹到天上去,感到手臂变长,伸手可达屋顶,感到自己脸变丑,为此出现窥镜症状。  
 
4、注意与记忆障碍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它不是单一的心理过程,和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及意识相关,被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注意障碍表现在注意的强度、范围、持久性和稳定性几方面。常见的有:注意增强,患者表现出主动注意的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等。  
 
 
5、思维障碍  
一、联想障碍  
 
联想是指人脑中由一个概念引起其他概念的心理活动,包括联想的速度、数量、结向和表现形式等方面。思维迟缓是联想速度的缓慢、困难或联想抑制,患者言语缓速语量减少、语声低、反应迟钝,如感到脑子不灵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思维中断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意识清醒无任何外界原因时思维突然中断,言语停顿,片刻后继之新的内容,此时患者不受支配,不能自主。  
强迫思维是指某一概念在患者脑内反复出现,如一种想法一句话一件事一个数等,反复追究这些毫无意义的荒谬问题,又称强迫性穷思竭虑,欲罢不能,可继发强迫动作。  
二、思维逻辑障碍  
 
正常人的思维都遵循着一定的逻辑结构,而有些心理变态者则否,思维逻辑障碍是一类严重的思维障碍,反映出更深刻的变态心理特征。  
思维松弛是指思维活动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患者回答问题不中肯,不很切题,使人感到与之交谈困难,对患者言语的主题和用意不易理解。  
破裂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思维障碍,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性。如患者在言谈或书写中,虽然单独语句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之间和句子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使人无法理解,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也缺乏联系,称为语词杂拌,这是最严重的思维逻辑障碍表现。  
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错误的推理和判断。妄想是思维障碍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症状,是变态心理确定无疑的征象。妄想的特征是:思维内容没有事实根据,不符合患者的教育水平,患者坚信不移,不能用亲身体验和教育去纠正。妄想的内容往往与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可分为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和自责妄想几大类。  
被害妄想还有财富损失妄想、反复诉讼和上访妄想、附体和着魔妄想、变兽妄想等;  
夸大妄想常常见于躁狂患者,多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下发生,认为自己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有很多财富和发明创造,或是名人后裔。  
妄想内容随患者的生活环境文化水平和经历不同而称谓各异,如夸大自己的经济地位称财富妄想;青少年患者常有钟情妄想,坚信自己被异性钟爱,即使遭到对方拒绝也毫不置疑,等等。  
 
6、意志行为障碍  
意志是指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认识情感以及个性联系紧密,意志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意志行为障碍是变态心理患者的一类特征表现,以下就常见的障碍进行讨论:  
 1  
意志增强是指意志活动过多,不同的患者表现各异,有迫害妄想的人会反复上诉或控告,有夸大妄想的人会夜以继日地从事无效的发明创造,躁狂病人会终日忙忙碌碌,精力充沛,不感疲劳。有些意志增强的人会表现出食欲和性欲等本能意向和行为动作的增多。  
 意志减退是指意志活动减少,情绪低落,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意志消沉,不愿活动。患者对日常工作和学习感到非常吃力,甚至不能进行,整日呆坐,卧床不起。  
 意志缺乏是指意志活动缺乏,患者对任何活动缺乏动机要求,个人生活极端懒散,有时食欲和性欲等本能要求也缺失,行为孤僻退缩。  
2  
精神运动性抑制是指整个精神活动降低,言语动作普遍迟缓或减少,表现出缄默、木僵和蜡样屈曲等。  
缄默患者不语,也不回答问题,以手示意。  
木僵患者虽意识清楚,但言语和动作行为抑制,不吃不喝,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僵住不动,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口溢涎水,面无表情,大小便不能自理。  
蜡样屈曲是指严重的木僵病人,肢体随人任意摆布,像蜡塑一样,可较长时间维持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如“空枕”。精神运动性抑制多见于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病人。  
3  
精神运动性兴奋是指整个精神活动增强,患者终日忙碌不停,多辩饶舌,胡编乱画,事事干涉,有时出现色情行为和愚弄他人或恶作剧的戏谑行为。精神运动性兴奋可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两种,前者是指言语动作的增多和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和环境相配合,见于躁狂病人;后者言语增多和思维情感不相配合,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和目的性,使人难以理解,精神活动与外界环境不协调,见于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病人。  
7.意识障碍  
意识的含义在哲学、心理学和医学上各有不同的解释,从临床角度讲,它一方面是指人的清醒程度,另一方面是指人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程度。意识是各种心理过程赖以进行的背景,是人们智慧活动、随意动作和意志行为的基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是维持意 识的重要结构,脑干受伤、代谢紊乱和神经递质变化都会导致意识障碍。有人认为,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单一的心理过程,不能用单一的心理过程障碍来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时表现出精神活动的普遍抑制,即发生多种心理过程障碍,如感知觉清晰度降低、感觉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减退、遗忘、思维不连贯、判断力下降、情感淡漠、动作行为迟缓、嗜睡或昏睡,有时间、地点和人物定向障碍。意识障碍的分类尚无定论,根据觉醒程度,可分为清醒、意识催眠、深度抑制状态等;根据障碍发生的快慢分为急性、慢性和间歇发作意识障碍;根据意识本身性质可分为意识水平减低、意识内容改变和意识范围缩小几类状态:  
  意识模糊或嗜睡状态;意识混浊或昏睡状态;昏迷状态;谵妄状态;朦胧状态;梦样状态;自我意识障碍。  
 
 
8、显著表现  
一、情绪高涨  
这是一种病理性的偷快心境,多见于躁狂病人,患者正性情绪活动明显增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病态喜悦,从轻度愉快到极乐狂喜或销魂状态,欢乐情绪与环境背景不相符。患者讲话语调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表情丰富,盛气凌人,傲慢自负,逗人发笑,有明显的夸大色彩。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其欢乐情绪有一定感染力,容易引起周围人群的共鸣。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患者常常表现出一种欣快症状,虽有幸福喜悦的内心体验,但脸上的笑容却给人以呆傻和愚蠢的感觉,患者说不清高兴的原因,表现单调刻板。  
二、情绪低落或抑郁  
抑郁是负性情绪增强,轻者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者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度日如年,自卑自责,觉得生不如死,出现自杀观念和企图,抑郁症病人常有这类表现。  
三、焦虑  
焦虑是指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心境。危险并未发生,但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顾虑重重,好似大祸临头,坐卧不安,认为问题元法解决,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伴有疑病观念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焦虑多见于神经症和更年期精神障碍患者。  
四、恐惧  
恐惧是个体面临危险时的情感体验。与焦虑不同的是危险已经存在,患者认为自己无法克服这种危险,试图回避。对特定事物或情境发生以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恐怖症。  
五、情感脆弱与易激惹性  
情感脆弱是指在外界轻微刺激甚至无明显外界因素影响下患者情绪容易波动,感动得伤心流泪或兴奋激动。易激惹性指易怒倾向,易出现攻击行为、疲乏、睡眠不足或女性行经前期会表现出易激惹性。  
六、情感淡漠  
情感淡漠是指情感活动减退,患者对外界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对周围的事漠不关心,对常人极大悲痛或高兴的事无动于衷,言语声调平淡,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或缺失,严重者对自己的个人生活也漠不关心,多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者。  
七、情感倒错  
情感倒错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病人,患者的情感体验和外界刺激的性质不协调,如得知令人高兴的事却表现出伤感,谈及令人悲痛的事反而表现出偷快情绪。  
八、病理性激情  
这是一种突然发作非常强烈和短暂的情感障碍,患者出现冲动行为,伤害他人,难以控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遗忘,多见于癫痛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的脑外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