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建民教授与大学生畅谈生物育种产业的现状和未来

发布人: 暂无         发布日期: 2012年09月28日 00:00    浏览次数:

        生物产业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七大新兴产业?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我们在其中能够并应该担负什么?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业与生物技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我校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应邀做客“南农教授讲坛”,于4月24日在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为同学们作了题为《中国生物技术新兴产业的现状和未来》的精彩报告,万建民不仅对我国生物育种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展望,也透过对自身科研和人生经历的分享,很好的回答了大学生们的诸多问题。

        万建民教授首先为同学们深刻分析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新兴生物育种产业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一是粮食安全的需求。从全球来看,粮食消费量在21世纪初期就已经大大超过了生产量。在我国,预计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4.5亿,粮食缺口达到9000万吨。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是提高粮食总产的措施。而目前,我国粮食的增产主要依靠东北,增产压力很大。同时,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旱灾威胁也是造成我国粮食供给存在巨大缺口的原因。二是生态安全的需求。相较美国,我国耕地面积不及其三分之二,化肥及农药使用却成倍于美国。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利于提升农作物的单产,却污染了生态环境。万建民谈到,在面对保护耕地和养活人民的战略性选择的时候,任何政治家和科学家都会选择养活人,无奈却有效。要破解这一问题,做到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依然能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给,生物育种技术需要发挥重大作用。三是健康安全的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仍存在隐性饥饿,即表面上吃饱了,但是营养达不到要求。例如,全国儿童缺铁率在农村达到50%,在城市达到27%,国人贫血率高达41.8%,营养状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体格,特别是贫困山区。万建民教授认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用自己所学逐步改变这一状况。四是能源安全的需要。随着不断发展,我国已经从原来的石油大国变成现在的石油紧缺国,预计到2020进口量将超过2亿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资源,但资源如何保证是个大问题,国家的发展不能永远依靠原油,发展新型替代能源为生物技术成为新型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五是农民增收的需要。二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在不断上升,农民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是城乡收入“剪刀差”逐年加大。农民增收问题的妥善解决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幸福稳定。我们从事农业科技的人,身上就肩负着这个责任,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生物育种产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要路径。六是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需要。持续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自身粮食生产能力制约等原因造成我国粮食的巨大缺口。大量粮食依靠进口,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整个国家竞争力。万建民说,国家竞争力不仅靠高科技,也靠粮食产量,发达国家的实力不仅依靠原子弹、军事实力,也依靠粮食。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新型产业与生物农业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迫切需求。

        随后,万建民向同学们讲述了生物育种产业的巨大市场,并具体分析了种业市场在我国发展快速发展的原因,启迪同学们深入分析和明确自身发展的机遇和目标。他指出,当前,我国种业市场发展迅猛,具体原因之一是种子价格不断提高,其二在于农民对种子的观念改变,农民开始买种播种,认识到优质种可以提高粮食产量。这些都令我们欢欣鼓舞,然而,我们也清楚的看到,我国种业企业竞争力还相当弱。全国有8000多家种质企业,但前20强的销售总额也只有孟山都公司(美国种质企业)一个公司的22%,当下,我们根本无法与之竞争。万建民指出,一方面,国外类似这样的跨国公司多数是从研发、种质资源、基因挖掘、材料创新、新品种培育、育种理论、技术、发放到品种推广的完整的科技型企业,我们的经济和研发实力无法与之抗衡;另一方面,这些外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用自身优势对我国民族种业形成巨大冲击,限制了我们的发展。我们要怎么办,那就是中国一定要加强研发,加强种业公司的建立。我们跟外国公司的竞争,不仅靠爱国,也要靠经济实力。

        谈到此处,万建民提出了自己对青年同学们在确立事业发展目标上的殷切期望。首先,大学生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要有雄心壮志、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他希望同学们将来做公司,眼光不局限于一般性的买卖,而是能在将来占领中国种业市场的1%或者更多,希望同学们中有里面有这样杰出的人。其次,要转变观念,重视商业对一个国家的巨大作用。万建民认为,在国际上,最优秀的脑袋是从事商业。他指出,尽管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研水平上有差距,但是更大的差距是从事市场、从事商业的真正人才太少了。希望同学们中能多有几个对社会有责任心、对国家发展有责任心的人,从事商业和经济发展。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万建民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有关生物育种的理论、技术,同时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生物育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谈到如何开展生物育种的技术与理论研究工作时,万建民说,在科研过程中一定要多下田间地头,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做文章。同一个学科内不同方向之间要多交流和相互学习,不同学科之间更要广泛沟通和相互学习。例如,农业经济学者和农业科学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就很有意义,农业经济学者思考科学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市场经济到底需要什么,农业科学研究者学习农业经济知识,研究目的才更清晰。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思考科学问题,谋求国家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个学者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和认识素质。

        万建民以一名师者的高度责任心,针对同学们、特别是本科生的需求作了精心准备,整场讲座采用大量实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会场座无虚席。在讲座最后的提问互动环节中,他与来自农学、植保、食品、园艺、生科、经管等不同学院的多名同学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的提问内容涉及生物育种是否会取代常规育种、转基因安全等科研问题,也涉及如何更好度过大学生活、如何保持学习研究激情和动力以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发展学习问题,万建民对同学们的提问一一做出了解答。在提及如何看待科研工作的问题时,万建民说,我校学生都具备科学家的基本素质,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关键还要依赖于个人的兴趣和对科研的热爱。此外,任何人要取得成就都一定要具有学习精神,要勇于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面以及对社会、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万建民教授的渊博才学、对于工作、人生的激情和对同学们的责任心和期许都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让听众久久回味。